史詩級自行車騎士:世界上最偉大的長途冒險家們

想像一位男子騎著1887年的penny-farthing自行車,留著俊美的仁丹鬍迎風踩踏,穿越大陸。他是Thomas Stevens,在大多數人認為環球騎行不可能時,他勇敢夢想以兩輪繞行世界。
他只帶著換洗衣物、一把左輪手槍和不屈的精神,成為第一個用自行車環遊世界的人,開創了兩輪冒險的傳奇,激勵世代。
從最初原始的自行車與未繪製地圖的路線開始,自行車冒險已發展成Stevens可能難以想像的事。現代冒險者騎乘配有GPS與衛星通訊的碳纖維車穿越大陸,儘管科技日新月異,自行車冒險的核心精神依舊不變:那是人類探索渴望、突破極限,並以「完美速度」體驗世界——快到能跨越遼闊距離,且慢足以聞花香、與路人相遇。
今日長距離騎士承載此冒險精神,不斷突破年年拉長的界線。他們膽敢征服灼熱沙漠與冰冷山隘,穿越曾不可逾越的邊界,以一蹬串連文化。這些現代探險家提醒我們,自行車不只交通工具,它是夢想的載體、變革催化劑,乃人類最優雅的冒險邀請。
這些騎士非天生傳奇,而是懷抱大夢的凡人。他們教我們,人生最大的限界非面前山峰,而是心中疑慮,每蹬一哩徑拓新視野。
Heinz Stücke,終生冒險家
Heinz Stücke騎遍世界超過五十年,他說:「自行車旅遊的美,不在於距離,而在於你成為風景一部分,而非匆匆路過。」
Heinz Stücke's故事始於1962年德國小鎮Hövelhof。22歲那年,他決定放下一切,騎車探索世界。為年輕人冒險,最後成為人類有記錄以來最長的自行車旅程,超過半世紀,重新認識長途騎行可能性。
「當我離家時,沒料我會走這麼久。」Stücke回憶說:「我只知道自行車是自由的票證,世界在呼喚。」 此召喚帶他跨越驚人648,000公里,經196國86地,難以言喻。換算成環繞地球赤道超過16圈。他成就非僅距離,更在於深度融入探索之地。非現代速度紀錄競賽,他旅程注重浸潤感,每地往往停留數月,學習風俗、語言,與全球社群深厚連結。客製Brompton取代原德國旅行車,成交通工具亦是文化橋梁。
50年路途,他從自行車座席見證歷史起落。騎穿已不存國度,越過變遷邊界,目擊世界從類比至數位轉換。見證柏林圍牆倒塌、南非種族隔離結束等歷史瞬間,身守自行車簡樸生活。面對多變挑戰:墨西哥遭搶,非洲野獸威脅,多地政治動盪。然而他堅信人性善良,說每次負面經歷有百倍慷慨與友誼相伴。Stücke旅程最激勵人心,是示範冒險無需急促或限時,精彩往往自然而成,無嚴苛行程或既定終點。他的遺產不僅是距離或國度,而是無數生命互動及啟發的騎士。
旅程證明冒險自行車不只體力與技術,更需好奇心、適應力與開放心。在紀錄與媒體盛行年代,他從容且真切的探險觀,提供不同冒險自行車視角。今日,Heinz Stücke提醒我們最大冒險非速最快或最極致,反而有時是生活方式,改變旅人及所遇之人。他旅程彰顯自行車旅行永恆魅力與與世界相連獨特力量。
Alastair Humphreys,現代史詩冒險家:
當Alastair Humphreys自家英格蘭約克郡出發,僅帶一輛自行車、基本露營裝備及環遊世界宏大夢想,接下來四年,他完成46000英里穿越60國五大洲壯遊,成現代冒險自行車界重量級人物。
「旅程最難的是開始」,Humphreys常說。他出發時年輕且經驗尚淺,僅存7000英鎊存款,車為150英鎊二手。起步淺顯成堅定教義:偉大冒險不須昂貴或龐大預算,唯需勇氣、決心與接受不確定。他路線如地理師夢想,走過英國、歐洲、中東、非洲南端開普敦、橫穿南美巴塔哥尼亞至阿拉斯加,經西伯利亞返歐。旅程非途經罷事,重在體驗與分享。Humphreys發展敘事風格,激勵無數啟程。挑戰多樣驚人。蘇丹酷熱致水壺滾燙難飲,西伯利亞冬寒凍結剎車線威脅凍傷,安地斯高山缺氧,死海低於海平面。穿洋非飛,經大西洋帆船與太平洋貨輪,保純手動旅人。
「冒險是心態」,Humphreys提醒:「自行車旅行讓冒險人人可及。」全程專注非巨大規模,而是瑣碎且具意義的人性時刻:與陌生人成友、意外見善良,學會新視界。他成為傑出故事家與「微型冒險」倡導者,認為冒險普遍存在,無需四年環球,書籍演講與社群放大此理念。此旅程授他珍貴哲理:「世界沒媒體言恐怖,幾乎各處皆好人熱心。」此訊息與豐富經驗助千人克服恐懼追夢。今日Humphreys繼續以寫作演說啟發人心。他的環遊是現代冒險騎士標竿,證明在連結日益緊密的小世界,仍有史詩冒險改變旅人與聽眾。
Annie Londonderry,先驅女性冒險家
在1894年,當美國女性仍在為選舉權奮鬥時,Annie Londonderry 決定挑戰社會常規,為未來的女性冒險家鋪路。當時23歲的她,是來自波士頓的三個孩子的母親,接受了一項賭注,要在15個月內騎自行車環遊世界,這是從未有女性嘗試過的壯舉。接下來的旅程成為了自行車歷史和女性解放更廣泛故事中的傳奇。

她本名Annie Cohen Kopchovsky,取名為“Londonderry”是與Londonderry Lithia Spring Water Company簽訂贊助協議的一部分——使她成為最早接受企業贊助的運動員之一。這種商業頭腦在整個旅程中助她一臂之力,透過將自己變成移動的廣告牌,攜帶廣告並販售宣傳照片和紀念品來資助她的旅費。
旅程於1894年6月27日在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開始。Annie穿著當時女性的傳統服裝——長裙和束腹,但她很快發現這種衣著不適合騎自行車。她大膽地換上褲裙,最後穿上男裝,這一舉動雖然震驚了社會,但以實用為先,成為首批公開倡導女性實用運動服的女性之一。
“I am a journalist and a 'new woman,'” Annie在停靠點宣稱,“if that term means that I believe I can do anything that any man can do.” 她的旅程穿越了美國的城鎮,再前往歐洲、中東和亞洲。沿途,她面臨無數挑戰:險惡的道路、惡劣的天氣、政治動盪,以及最重要的,普遍認為女性不可能或不應該完成這樣的旅程。
Annie的故事令人驚奇,因為她出發前幾乎不會騎自行車,是在出發前幾天才學會騎車。然而,她迅速適應並堅持不懈,在芝加哥從42磅重的Columbia women’s bicycle換成較輕的男性用Sterling bicycle。這象徵了她務實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打破傳統的勇氣。
整個旅程中,Annie不僅騎自行車,還成為了出色的講故事者和自我推銷高手。她向觀眾講述在印度狩獵老虎(可能誇大)以及在中國監獄生還(絕對誇張)的故事。她明白這次旅程不僅是距離的挑戰,更是激發人們想像力。她的戲劇張力和行銷天賦,幫助她完成旅程,並將其轉化為一個關於女性能力的強有力宣言。
Annie於1895年9月24日完成環球之旅,歷時15個月返回波士頓。她不僅贏得了賭注,也確實證明了女性能夠完成卓越的體育成就。她的旅程挑戰了維多利亞時代自行車不適合女性騎乘的觀念——當時一些醫生甚至警告騎自行車會導致女性出現“自行車臉”或失去女性氣質。
Annie Londonderry的精神活在每位踩上踏板踏上冒險之路的女性心中。她用自己的話說,“I am a journalist and a 'new woman,' if that term means that I believe I can do anything that any man can do.” 一個多世紀後,她的故事仍激勵著所有騎士突破界限,追求夢想。
Mark Beaumont,速度先驅
有些人探索長途自行車旅行,有些人則與時間賽跑。。Mark Beaumont 強大地將兩者結合,重新定義了高速長途自行車探險的可能性。他最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在不到79天的時間內環繞地球一周——這不僅打破了紀錄,也徹底顛覆了我們對人體耐力和機械可靠性的認知。
“The clock is unrelenting,”,Beaumont經常這麼說,沒有人比他更能體會這一點。他的環球之旅需要在18,000英里中平均每天騎行240英里。這相當於連續兩個半月每天完成一個環法自行車賽的賽段。身體上的挑戰巨大,但心理挑戰更為驚人。他每天凌晨4點開始騎行,到晚上9點結束,幾乎沒時間吃飯和睡覺。
為這樣的挑戰做準備,和騎行本身一樣令人印象深刻。Beaumont採用科學的精確方法,與營養師、生理學家和後勤專家團隊合作。他的訓練包括詳細的睡眠模式計劃、精準的營養攝取調整和無數小時的體能鍛鍊。“Success in ultra-endurance isn't about being the strongest rider,”他解釋,“It's about being the most consistent and the best prepared.”
但Beaumont的成就遠不止於他的環球紀錄。從阿拉斯加到阿根廷騎行13,080英里、用時268天,他穿越了地球上一些最具挑戰性的地形。他橫越阿拉斯加險惡的達爾頓高速公路,穿越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,攀登安第斯山脈的無數山口。每英里都是毅力的考驗,每一天都是對人體潛能的研究。
他的“Africa Solo” 挑戰或許最能體現他的探險精神。從開羅到開普敦,僅用42天,面對極端高溫、惡劣路況和複雜的邊境關卡,Beaumont依舊保持驚人的速度,證明了有了充分準備和堅定決心,人們遠能突破大多數人認為的極限。
Beaumont的成就尤其鼓舞人心,因為他以系統化的方式面對看似不可能的目標。他把龐大的挑戰拆解成可管理的部分,專注於過程,而不被整體規模壓倒。“The key to achieving anything extraordinary,”他經常分享,“is to make it ordinary in your mind. Break it down into simple daily tasks.”
在他的探險中,Beaumont保持詳細記錄,通過紀錄片和書籍分享經歷,幫助他人從他的成功與失敗中學習。他對裝備故障和體力透支等挑戰的坦率,使超長距離自行車旅行變得不再神祕,更容易接近,激勵有志冒險者。
Mark Beaumont的成就改變了長途自行車的詮釋。他展示了人類可能的邊界遠超我們所想。他的故事提醒我們,每一個偉大成就都始於明確目標和不懈追求。
Kurt Searvogel與Amanda Coker打破人體極限
在超長距離自行車運動中,有些紀錄彷彿超越了人體極限。而Kurt Searvogel和Amanda Coker的成就卻更進一步,重新改寫我們對一年內自行車騎行可能性的認識。他們的故事不僅關乎數字,儘管這些紀錄令人震驚,更是展現了人類耐力的深度和堅定承諾的力量。


Kurt Searvogel於2016年吸引全球目光,他在一年內騎行驚人的76,076英里,打破自1939年以來保持的紀錄。他創下的「最高年騎行里程紀錄」(High Annual Mileage Record,簡稱HAM'R)需要每日平均騎行超過208英里,連續365天。無論風雨雪熱或極度疲憊,Searvogel持續踏踏車,他的決心激勵了全球騎士。
然而,紀錄總是被打破。2017年,Amanda Coker將高里程騎行推向全新高度,她在一年內騎行了驚人的86,573.2英里,日均237.19英里。這相當於繞赤道超過三圈,幾乎是連續完成329場馬拉松。
Coker常說:「身體幾乎能承受任何事情,關鍵是說服你的心智。」她每天的騎行從黎明前開始,經常持續到日落之後。面對佛羅里達酷熱的夏季和變幻無常的天氣,她保持的速度是許多職業騎手一天也難以匹敵的。她的成就更令人敬佩的一點是,她在一次自行車意外中腦部受到嚴重創傷後,重返賽場,證明挫折可以成為崛起的起點。
或許他們成就中最鼓舞人心的,不只是她們覆蓋的龐大距離,而是每日一小時又一小時,不斷重返車座的心理堅韌,深知任何重大中斷都可能讓目標破裂。Searvogel曾說:「這種挑戰的成功,不是取決於好日子,而是你在壞日子所做的事。」
他們的成績根本改變了我們對人體耐力和長距離騎行的看法。他們證明了我們常以為不變的極限,其實可以被大幅延展。更重要的是,他們顯示出非凡成就不需非凡境遇,只需非凡的承諾。
兩位車手都積極倡導挑戰個人極限,不論大小。他們強調,雖然不是人人都要日騎超過200英里,但每個人都能挑戰自我認知的可能性。我們最大的限制往往是自己設的,只要有適時準備、支持與決心,很多曾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能完成。
Lael Wilcox:無可阻擋的超耐力精神
她從芝加哥出發,途經21個國家,包括加拿大、克羅地亞、喬治亞、新西蘭、葡萄牙和西班牙。她騎乘的總垂直升高相當於攀登珠穆朗瑪峰超過21次,約192,000米。此旅程結合了必要的商業航班和渡輪跨越海洋,符合金氏世界紀錄的規定。她通常每天騎行達14小時,平均每日超過166英里,有時甚至超過200英里。

Wilcox自2008年開始其超耐力自行車生涯,在2016年贏得4,200英里的Trans Am自行車賽冠軍,也在Tour Divide創下女子紀錄。她以堅韌及挑戰極限聞名,並且積極推廣女性參與自行車露營冒險,經營導師及獎學金計劃,鼓勵更多女性自行車愛好者。
她的2024年環球旅程不僅是速度與體力的較量,更是心志與身體極限的考驗。有夥伴提供後勤支持,Wilcox在整個過程中保持謙遜和踏實。她回憶道:「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騎行。我仍難以置信自己做到了,現在已在規劃下一次騎乘。」
Lael Wilcox的故事代表了自行車冒險的新力量,標誌著超耐力自行車騎行的新高峰,並以她對冒險、決心和自行車無限可能的示範,激勵了全球無數騎士。]
Stevie與Laura Massey-Pugh,雙人單車世界紀錄保持者
「有時,最非凡的冒險是與重要的人共同經歷的,沒有比Stevie and Laura Massey-Pugh的故事更好的例子。他們重新定義了雙人自行車的可能性,以僅用180天環繞地球的壯舉,打破了先前雙人自行車環球紀錄83天,展現了夥伴關係、毅力和共同目標的強大力量。

“A tandem is the ultimate test of a relationship,” Laura曾說道,他們的旅程證明了這一點。2022年6月5日從柏林出發,他們展開了需要完美同步的挑戰,不論是在自行車上還是日常相處。他們的定制鉻鉬鋼雙人自行車,配備可拆卸連接裝置以便航空運輸,成為了他們的家、辦公室和不離不棄的夥伴,他們騎行了至少18,000英里以符合世界環球認證標準。
旅途中,他們面臨的挑戰足以讓許多夥伴關係崩潰,但對Stevie and Laura而言,這些挑戰反而加深了他們的關係。在東南亞,他們遭遇了一些極具挑戰性的地形,考驗了他們的體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最嚴峻的考驗是一次機車撞上他們的雙人車,導致Laura肋骨重傷。許多人可能會選擇放棄,但他們堅定決心堅持到底,彰顯了他們的品格與承諾。
他們的旅程不僅是打破紀錄,更證明當兩人完美協調合作時,非凡成就皆有可能。他們的雙人自行車裝備配備大型碟式剎車,專為重型遠征設計,且極為可靠,僅在旅途破損一根輻條。這項技術性成功強調了長途自行車對裝備準備的重要教訓。
也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們在追夢同時,也致力於慈善捐款,募得超過1萬英鎊,幫助Vetlife、Sustrans和Mind三個組織。這層面向讓他們的探險超越個人成就,成為促使正向改變的力量。
“The tandem becomes a metaphor for life,” Stevie在旅程後反思,“You must work together, trust each other, and keep pedalling even when you can't see what's ahead.” 他們的成就成為共享夢想和彼此支持力量的見證,證明最大挑戰最適合以團隊面對。他們的故事為自行車冒險的殿堂增添了獨特篇章——展示最不可思議的探險不一定是獨自完成,有時兩個人追逐不可能的夢想更為動人。
打破雙人自行車環球紀錄不僅是速度與耐力,更是信任、團隊合作與完美同步努力的魔力。
冒險家教訓
-心理同體力訓練重要。Humphreys常說:「最難是開始。」
-路線規劃須靈活,Stücke旅教可繞道獲佳體驗,Beaumont常備彈性,Londonderry則依條件調整。
-裝備要求可靠簡便,Massey-Pughs雙人車18,000英里僅斷輻條證明之。
-成功靠面對困難不躲避。如Coker腦傷復原,Laura堅忍肋傷,Stücke走過政亂。Searvogel言:「成功非等完美,而是學會在險境中行駛。」
-現代騎士享科技優勢,卻有新挑戰如交通、多簽證與紀錄壓力。
-社群重要,孤行者亦需支持網絡。
-先驅教我們小步走、大夢想,非人人環球四年或高里程,但都能從小冒險養力量。
-Humphreys倡微冒險:「冒險是心態,不是花費與技巧。」
冒險靈感
長途自行車持續演變,但Stevens的精神不朽。從Stücke永恆流浪到Coker超人耐里程,從Londonderry開創性環遊到Massey-Pugh雙人同步冒險,歷代冒險家續寫人類成就章節。
多種形式冒險,長如Stücke數十年,短如Beaumont數日,獨行或雙行,追求速度或文化沉浸,皆由騎行賦予生活歷練與心靈成長。
自行車之旅讓我們以Humphreys所謂「人類速度」環遊世界——快到行千里,慢到享人生。
偉大冒險非需超能力,而是敢騎夢想與首蹬勇氣。
Londonderry百年前已證明,障礙更多來自心態。無論環球還是周末行,規則同:充分準備、彈性應變、擁抱挑戰、持續前行。
歷代冒險傳奇不只成績,也繪路線、試裝備、創技巧,更激勵無數探索潛力。未來有無數新紀錄待破、新界限待越、新創新待發,但只要有車與夢,冒險與故事永續。
Heinz Stücke言:「自行車旅行美,在於成為景致,而非僅匆匆經過。」此語傳激新一代騎士,踏出尋未知。
道路遙遠未知,先驅示夢踏兩輪,獎賞無限。
問題是:你的自行車會帶你去哪裡?
立即選擇你的冒險裝備
© [2025] [wohobike.com]。保留所有權利。本圖文內容未經授權,禁止以任何形式複製、轉載或商業使用。
